pt电子游戏的官网/关于印发沈北新区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30日 信息来源:区文旅局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沈北新区全民建设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
沈阳市沈北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3月29日??????
沈北新区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
?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及沈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全民健身计划”)要求,为统筹推进未来五年沈北新区体育事业的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十四五”时期我区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特依据“全民健身计划”以及《全民健身条例》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我区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
(二)发展目标
按照“全民健身计划”要求,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基本达到55.8%,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少于2.7平方米(实际达到3平),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4.3名,带动沈北新区体育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任务
(一)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
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盘活城市空闲土地,用好公益性建设用地,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倡导土地复合利用,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场地设施。新建或改扩建5个以上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等健身场地设施,补齐10个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
加强对现有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开放使用,加大场馆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开放的力度。做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学校体育场馆逐步向社会开放工作。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开展群众赛事活动,举办全民健身大会。持续开展8月8日“全民健身日”、“神州一歘”锡伯族嘎拉哈节、“亚泰城杯”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以及“一二九”长跑等主题活动。巩固拓展“怪坡冰雪运动”,大力发展足篮排、乒羽运动。制定运动项目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举办运动项目业余联赛,普及运动项目文化,支持举办各类残疾人体育赛事,促进少数民族运动协同发展。
(三)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健身实践活动。促进科学健身知识、方法的研究和普及。制定面向大众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及评定体系。深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改革,适当降低准入门槛,扩大队伍规模,提高指导服务率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弘扬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开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
(四)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
完善以各级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重点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鼓励体育总会向街道、社区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对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素养高的“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骑行、跑步等自发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给予场地、教练、培训、等级评定等支持。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
(五)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
合理调整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设施器材标准,在配备公共体育设施的社区、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配备适合学龄前儿童大动作发展和身体锻炼的设备设施。提高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研究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推动农民、妇女等人群健身活动开展。
(六)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行专业化招商,不断壮大体育产业规模。重点推进足球、篮球、多功能运动场地建设。加大体育健身实施及场馆的投资力度,将投资815万元建设的11人制足球场、草坪和标准400米跑道、看台和停车场在内的标准体育场纳入到沈北新区“十四五”的重大项目计划投资。大力推进体育产业投资多元化发展,将体育产业与旅游、科技、文化、卫生、教育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将沈北新区打造成为沈阳及周边市民首选的体育休闲胜地。
二是支持体育企业发展,做好政策规划。明确将体育服务、用品制造等内容及其支撑技术纳入全区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按一定比例的税率减少征收企业所得税。体育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可享受有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体育设施用地要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鼓励基层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共享。
(七)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与教育局交流协作,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整合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健全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各级各类体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力度,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设,鼓励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
促进体旅融合。通过普及推广冰雪、户外、水上、马拉松等户外运动项目,建设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履职尽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把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等体育事业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体育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充分调动各社会团体及各行各业参与体育工作的积极性,健全完善协调机制,统筹推进体育工作开展。加强对各级体育协会的评价和监督,促进其合法、规范、高效运作。
(二)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或购买服务等方式,进一步落实对公益性体育事业的投资主体责任。用好各类资金,支持各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重大项目予以倾斜。强化政策保障,要从财政扶持政策、税费优惠政策、产业支持政策、土地使用优惠政策、信贷扶持政策、水电价格扶持政策等各方面制定体育产业创业创新相关的优惠政策。建立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落实完善土地和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用好融资担保机制,丰富风险补偿措施,发挥包括税务数据在内的各类政务数据作用,加强信息共享。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提供城市空闲土地建设健身设施,并依法按照兼容用途、依据地方关于临时建设的办法进行管理。鼓励依法依规利用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建设健身设施。鼓励各地区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提供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土地,鼓励复合利用土地建设健身设施。
(三)提升建设运营水平
简化、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健身设施项目审批效率。“十四五”期间,大力兴建体育公园,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结合新建小区实际和应急避难(险)需求配建健身馆等设施,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室外健身设施。
文件链接:pt电子游戏的官网/关于印发沈北新区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解读
文件链接:pt电子游戏的官网/关于印发沈北新区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解读图解
【我要纠错】 审核人:贺亮 责任编辑:董娇